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下对临床麻醉医学生岗位胜任

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以及内外妇儿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涉及气管插管、椎管内穿刺、动静脉置管、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而临床麻醉实习在提高医学生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全球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要求麻醉医生不仅要具备夯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发展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素养,因此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12年我国确定了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通用标准模型,由八大核心指标组成,包括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因此,本文针对胜任力要素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南华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临床麻醉实习医生胜任力,对各高校麻醉医学生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以及南华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抽调麻醉专业实习生81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实习期从2017年12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问卷主要参考《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同时根据临床麻醉实习工作特点进行问卷编写,调查对象均匿名。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2.岗位胜任力的自我评价:包括临床基本能力(7项)、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3项)、医患沟通能力(2项)、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1项)、团队合作能力(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项)、信息与管理能力(1项)、学术研究能力及基本职业技能(2项)共19项,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对应4~0分;3.以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评价:包括提高临床基本能力(7项)、综合能力(3项)、科学发展能力(4项),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对应4~0分。

(三)研究方法

对所抽调的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麻醉学生于临床实习开始前(2017年12月)和临床实习结束后(2018年12月)进行教学改革重要性评价及临床岗位胜任力评价。比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对自身胜任力的影响。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1.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基本实验室检查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2.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81份,回收实习前后有效问卷共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4%。其中男43人(65%),女23人(35%)。一本麻醉学生39人(59%),三本麻醉学生27人(41%)。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年龄相对集中,平均年龄(22.)岁。

(二)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重要性评价

临床麻醉实习开始前为使实习生适应教学改革方案,参照岗位胜任力标准模型的8个要素我们对66名学生进行了测评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对于这19项指标总结,其中临床基本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质、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令人惊喜的是大部分实习生认为科学发展能力在教学改革中也很重要,而对于综合能力如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与管理能力则被认为一般或者视临床实际情况而定,一本和三本学生之间以及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以临床胜任力为标准的教改自评结果

通过为期一年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们得出66名临床麻醉实习生的自评结果如表2所示,与实习前相比,经过岗位教学模式改革后临床麻醉实习生的各项岗位胜任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在临床基本职业技能的胜任力评价中,在遵守医疗安全规范的前提下能够随时参与抢救诊疗的能力最低(1.),且经过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改革实习后该项能力(2.)仍未达到标准,但一致认为此项技能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在科学发展能力方面,能够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善于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的能力较好,英语科研写作能力较低。综合能力方面,与实习前比较大部分实习生认为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十分重要且该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而广泛的人文、法律、科研、心理、医学、科技等丰富的人文知识品位尚有待提高。在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后,麻醉实习生的各项临床基本技能均显著提高,特别是临床操作能力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硬膜外、下麻醉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素养虽较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以上指标在一本和三本学生之间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