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ERAS理念对临床麻醉的指导策略及应用成效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最近几年中倍受关注的一种外科理念,在临床上其又被称之为手术快通道或加强康复路径,被定义为围术期整合麻醉、术后疼痛止痛、微创技术等多门学科,在多种优质有效处理措施的协助下,将手术操作与疾病对病患心理、生理形成的创伤降至最低水平,助力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麻醉是外科手术中的必需环节,怎样提升危重、严重创伤患者围术期管理水平,将原发创伤对患者形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并调控手术自身带来的继发性创伤,在麻醉实施过程中就应加以控制[1-3]。本文纳入了60例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对比常规、ERAS理念的指导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许可后,选择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4月—2017年8月),均有临床诊断[4],确切的手术治疗指征,是择期或限期手术。ASA为I或Ⅱ级。分为如下两组:空白组(n=30)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7~67岁,平均(41.)岁。ERAS组(n=30)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8~69岁,平均(42.)岁。经对比分析,两组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空白组予以常规指导,包括麻醉前的健康宣教、麻醉中配合、术后疼痛管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等。ERAS组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麻醉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麻醉前准备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保证沟通的有效性,麻醉医师术前进行必要的访视,耐心阐述麻醉方案以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减轻焦躁、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尽量确保他们术前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若发现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先兆,则应在术前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目的是储备能量与蛋白质,尽量降低损耗量,增强抵抗力。

(2)基于胃排空固体食物及液体食物过程、时间存在的差异性,成人择期手术者术前8 h可以正常进食,6 h可以摄入少量流质饮食,2 h可以进少量透明液体。针对患者实况及具体手术时间实施计算,对以上禁食禁水时间作出调整。

(3)留置导管是全麻术前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诱发患者术后出现躁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将导尿时机设定在麻醉起效后15 min,不仅有利于减少病患术后躁动情况发生的风险,还能提升术后尿管的适应度。

(4)ERAS理念不提倡术前严格控制饮食,推荐麻醉前6 h禁食固体食物,前2 h禁流质饮食。采用1 d肠道准备,甘露醇、聚乙二醇等均是常用药物。

1.2.2 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的监护及内稳态的维持

(1)以生理指标为终点进行液体管理,这一点在腰麻患者群体中极为重要,其有益于维持腹腔脏器血供状态。

(2)术中低温会增加切口感染、围术期恶性心脏事件等情况发生的风险。针对术前需要长时间进行麻醉操作者,应对其做好预保暖措施,对其麻醉诱导前核心处热量外散及再分布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术中适时采用加热装置、预热输液,有益于维持患者体温,例如将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2℃~25℃,针对输血、输液、胸腹腔冲洗液适当进行加温处理。但针对手术历时较长、覆盖物较多,特别是小儿或并发全身感染者,需预防其术中高体温。

(3)患者耐受度较好及成功率较高等诸多优势。新一代Supreme喉罩有独立的胃液引流通路,插入胃管能减少或规避反流、胃充气等不良情况,降低麻醉药物用量,不必进行肌松及拮抗,术后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快速,有益于提升麻醉过程的安全性[5]。

(4)合理选择麻醉药物类型,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状态。ERAS理念提倡采用损伤轻微、半衰期短暂、有心脑保护作用等的新型麻醉药物,常见的有苯二氮卓类药物、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等。

1.2.3 麻醉后的疼痛管理

疼痛是机体的“第5大生命体征”,术后疼痛多集中在24~48 h,疼痛一方面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感,另一方面对其循环、呼吸及消化等多个系统功能形成负面影响。术后镇痛是提升麻醉效果、保证患者术后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最近几年中,国内外学者针对疼痛机制的研究深度逐渐拓展[6-7]。ERAS倡导结合患者实况及手术创伤程度,推行术后多模式镇痛,常见的有术前超前非甾体药物镇痛、硬膜外镇痛、伤口浸润渗透以及神经阻滞等。推行多模式镇痛方式,有益于减少阿片用量,优化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