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雨课堂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本校2011 年率先在临床医学系开设《麻醉学》,旨在培养临床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麻醉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是麻醉学教研室关注的核心问题。麻醉学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先后应用翻转课堂、PBL 教学、床边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等不同教学形式[1-5],形成鲜明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特色。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里,不能及时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率及掌握知识的程度。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亟需新型教学工具来弥补这一不足[6-7]。本研究利用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结合传统模式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2018 年3 月—2018 年8 月选取本校第一临床学院2015 级临床医学系学生160 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0 名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期末绩点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资料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拔贤、李文志主编的第3 版《麻醉学》第五章教学内容《全身麻醉》进行理论教学。全书共25 章,涉及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以及疼痛诊疗学等相关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部分章节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如第三章局部麻醉),部分章节可使用Simman 模拟人(如第六章气道管理,第二十章心肺脑复苏)。但第五章全身麻醉的教学内容,多为文字性叙述,其他教学方法不宜实施。

学情分析:选取的2015 级临床医学系专业学生与麻醉学系培养目标与课程计划略有不同,基本没有麻醉学相关知识(如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麻醉药理学等)的基础,要透彻的讲清楚全身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麻醉实施过程与全身麻醉相关并发症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分析:在授课教师掌握其他先进的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卓越教师的目的,由本校教师发展培训中心选送麻醉学教研室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雨课堂相关操作与使用方法。

对照组教学模式:在贯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制做课前思考题、多媒体幻灯片以及课后测验题。课前将思考题及多媒体幻灯片发送给学生预习。课中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章节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和演示,设置问题与学生实时互动,课后布置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

实验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与对照组相同。由同一名教师完成教学。课前通过雨课堂微信端将课前思考题及多媒体幻灯片发送给学生,通过雨课堂的后台功能获取学生预习数量及答题的正确率等实时数据,根据获得的数据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在线上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通过扫描雨课堂班级二维码进入课堂,通过雨课堂的“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以及课堂中设置思考题等功能量化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合理调整教学重难点及方法。课后推送测验,巩固教学效果,并获得成绩分析数据。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学生课前预习率 对照组学生的预习率由教师问卷获得,实验组学生的预习率可通过雨课堂后台数据直接获得。

1.3.2 两组学生课后测验成绩 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在课后采用同一命题试卷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闭卷测验,统一阅卷。测验分专业理论测试及实践课测试两部分,满分均为100 分。

1.3.3 两组学生的满意度 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两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意见,均以100 分制量化打分,记录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形式的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

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期末绩点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体资料见表1(P>0.05)。

2.2 两组学生课前预习率

对照组课前预习率为42.50%(34/80),实验组课前预习率为88.75%(72/80),χ2=40.363,P=0.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学生的课后测验成绩

两组学生课后测验成绩相比,满分100 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86.)分,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9.)分,对照组实践课成绩为(85.)分,实验组实践课成绩为(87.)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