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IFNA标准》在我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 论文的流程图

1.5 创新点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培训内容

    2.2.1 理论知识培训内容

    2.2.2 操作技能培训内容

3 评价与方法

3.1 一般情况

3.2 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3 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3.4 在读研究生和临床麻醉护士比较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4.3 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4.4 在读研究生和临床麻醉护士在理论和操作中的比较

5 结论

5.1《IFNA 标准》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研究对象的麻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5.2 本研究在方案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5.3 展望

国内综述

国外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文章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麻醉护理工作者的要求,将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制定的《IFNA标准》中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实践和教育方式引入本次培训中,形成基于《IFNA标准》的教学方案,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案比较,探讨我国是否可以引入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在2016年出版的《IFNA标准》作为我国临床麻醉护理工作者教育培养的基本框架。方法:(1)文献检索、提取信息:研究初期全面检索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美国麻醉护士协会(AAN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万方、维普、知网、PubMed、Embase中与麻醉护理有关的文献和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医学院校麻醉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麻醉护理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体系相结合,初步形成本次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标准。(2)整理资料、分析综合:将该标准整理成纸质版后,通过咨询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中以麻醉护理作为研究方向的导师、麻醉科主任、麻醉科医生和麻醉科护士长后,共同完善本次培训的大纲。最终整理的培训大纲包括两个部分,即:基础麻醉理论知识部分和基础麻醉操作技能部分。(3)方便抽样、随机分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32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麻醉方向的在读麻醉护理研究生8名、临床麻醉护理工作人员24名。将他们分别进行编号后,运用手机随机数生成器APP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括4名麻醉护理方向的在读研究生和12名临床麻醉护理工作者;(4)实施计划、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基于《IFNA标准》的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培训共持续4周的时间,前1周教授麻醉基础理论知识,后3周进行麻醉基础操作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结果:在麻醉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两组除疼痛诊疗学(t=0.10、P>0.05)外,其余麻醉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基本操作技能方面,两组在麻醉物品准备(t=1.73,P>0.05)、麻醉机检测(t=0.77,P>0.05)和托下颌(t=-0.41,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插喉罩和气管导管上(t=5.01,P<0.01;t=3.31,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在读研究生在培训后理论成绩优秀率和操作成绩优秀率(总成绩=100分,优秀为成绩≥80分)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培训前,分别由22.9%提升至66.7%,7.5%提升至37.5%。结论:基于《IFNA标准》的培训方法在提高麻醉护士的理论成绩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在基本麻醉操作技能上的成绩则提升不明显,可能与本研究培训时间短,调查对象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熟练基本麻醉操作技能有关。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288/d.cnki.gsxyu.2020.000986

论文分类号:R47-4;C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