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住培之声|李正迁:做病人记不住的麻醉医生

2015年6月,北医校园每个角落弥漫着毕业离别的伤感。还没来得及从课题研究中抽身出来,我就匆匆参加完北医的毕业典礼。经过陆陆续续近2个月的离校和入职手续,在8月份正式入职北医三院。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自己不必向曾经拼搏奋斗过的北医三院说再见,不必向亲爱的老师们道别,因为我有幸以留院继续向他们学习、并肩奋斗。就这样,在与北医仅一墙之隔、曾经朝夕与共的北医三院,我开启了自己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勤勉踏实的临床工作中提升专业技能

入职北医三院后,我先后轮转超声诊断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普外科、疼痛科、危重医学科及麻醉科。在轮转期间,我秉持踏实、勤奋、钻研和高度负责的作风,把病人当做学习最好的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临床常见疾病诊疗的三基训练。对待自己管理的病人耐心细致,医患沟通良好、关系处理融洽,书写病历无不良记录,获得科室领导及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我还在2017年顺利通过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考核,随后通过科里的住院总医师资格考试,开始担任科室住院总医师,并于2018年04月完成住院总医师的培训及考核,顺利通过科室二线医师资格考试。

目前我国麻醉医生短缺,手术量逐年攀升,麻醉医生工作强度大。作为每天奋战在临床一线的麻醉医师,我吃苦耐劳,已累计参与完成临床麻醉1827例,无不良并发症及患者投诉发生。随着规范化培训的进展,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心脏体外循环手术、肾癌合并腔静脉取栓术、重度胎盘植入、食管癌、肝脏占位切除术等大型手术及重症患者的麻醉;能独立完成各临床科室常见手术的麻醉管理。

此外,我在临床安全框架下积极接受新观念、新技术,包括无绳超声等可视化技术、3D打印困难气道管理;我还协助临床主管改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模式,优化临床路径,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我曾在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主办的2016年度北京市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历评审中荣获一等奖,荣获2017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住院医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住院医师”称号。

在学术研究及交流中拓展专业视野

作为住院医师,我还有幸成为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大学青年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联盟会委员,还担任《临床麻醉学杂志》的青年编委,承担稿件初审任务。作为科室科研秘书,我在科研方面积极探索,热心协助科室同事撰写标书、优化课题设计及推动科研项目的实施。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选择“麻醉对老年脆弱脑认知功能存在潜在影响”这一科学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探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谵妄等围术期脑认知相关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和预防措施;此外,针对超声技术及3D打印技术,在科室上级医师的带领下开展困难气道的临床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先后主持科研项目3项,直接经费累计60万元,同时还作为参与人参与科研项目8项(国家级6项,省部级2项)。在上述基金的支持下,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规培期间发表4篇。目前我还是4本SCI杂志的审稿人,先后获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第22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赛二等奖、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先后在全国学术大会作主题发言3次,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目前,我在申实用新型5项,发明专利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在科室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自2015年入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后,我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热心科室建设和服务工作,积极参加科室党支部及工会活动及公益工作。作为科室健康教育专员,我秉承医学科普是新的医患沟通,积极参加各类医学科普活动,弘扬尊重生命的文化理念。他于2016年10月参加国家卫计委举办的首届全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荣获全国十佳健康科普演讲达人奖,同年还荣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届科普演讲大赛决赛优秀奖。他还利用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及自创微信公众号“麻醉1号诊室”,大力科普麻醉学相关知识,先后参加北京市中学生科普活动4次,参与组织院内科普活动及病友见面会多次,在《健康报》、《生命时报》发表麻醉专科科普文章2篇。2016年7月,参加第一届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医言致衡青年医师演讲比赛,荣获三等奖;同月参加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辩论赛,并担任三辩,荣获团体一等奖。2018年第,我还被评为2018年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