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颠覆你对麻醉的想象——感受贵中医大一附院麻

做手术,马上令人联想到冰冷的手术床、冰凉的输液、全身赤裸……

这些让人畏惧的手术场面,被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颠覆了,他们用一连串的温馨,改变了传统手术的场景。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用以提升公众对麻醉学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确保围术期安全、改善患者诊疗和围术期舒适度、加速术后康复等。

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疫情防控救重症,分娩镇痛护新生”。

记者走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一起来了解麻醉科医生与舒适化医疗。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温馨场景:

1.手术床上,一名患者盖着一床U形被,除了头部和实施手术的部位外露,身体的其它部位被U形被裹住。

2.手术床上,39-41度的热水,缓缓注入密封的床垫上,告别以往“冰凉手术床”的概念,让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享受到舒适化的医疗的服务。

3.保存输液瓶的,是37度的恒温柜,医生不时用体温枪,监测每一瓶输液瓶的温度是否达到35-37度。

医生解密一:

手术室的温度是恒温22——24度,患者做手术时,由于应激反应和术中体温丢失,会感到寒冷和体温下降。手术床上的U形被、温水床,正是从心理感知、身体体验的角度,带给患者舒适化感受,消除对手术的畏惧。温暖的环境,可以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医生解密二:

就医中,一些患者的家人,为了避免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给输液的亲人带来不适的就医体验,会把输液瓶置身怀中,以期用自己的体温提升输液的温度。这个温馨的场景,给了医护人员启迪,用37度的恒温柜存放输液瓶,确保每一瓶输液和人体的温度一样。

这一切温馨的就医环境,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唐松江,带着他的麻醉团队,一起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

唐松江主任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就医的需求不再限于治病,而是有更高、更舒适的需求,舒适化医疗的理念也应运而生。

舒适化医疗,是指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无痛苦和无恐惧的一种新的医疗发展模式。

过去,中国医疗技术不发达,再加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对于就医过程中的痛苦,往往选择默默承受。同时,麻醉学科不受重视,不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地帮助,很多痛苦的检查都是在无麻醉情况下完成,如今看来,相当不可思议。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麻醉学科已经从单一为手术麻醉发展成为一门围术期医学,也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麻醉,麻醉医生不仅为手术患者提供生命安全保障,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更有尊严的就医体验。

唐松江主任分析,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麻醉舒适化,如今,麻醉科已经成为医院“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疼痛治疗、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分娩镇痛等无痛诊疗领域都有麻醉医生的身影。唐松江主任谈到,除了这些无痛诊疗外,只要有侵袭性或者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的操作,都可以开展舒适化诊疗,比如小儿口腔治疗、小儿换药或拆线、试管婴儿取卵操作、精神高度紧张患者的小手术和检查等等,麻醉医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患者在很舒适的情况下完成各种诊疗,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唐松江主任介绍,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了更好的推动舒适化医疗的发展,科室把舒适化医疗当做亚专科去建设,成立了舒适化医疗学组,学组每年都编写了舒适化医疗工作手册。除了全面普及门诊舒适化诊疗外,舒适化医疗也融进围手术期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麻醉关键在细节,细节做好就成功一大半”,所以我们团队尽力从术前、术中、术后去全面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麻醉知识小科普

围手术期的舒适化措施:

1、术前充分科普宣教,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大部分患者术前2-3小时可适当饮用少量功能性饮料,明显改善患者术前口干的感受,减少脱水的发生。

2、患者入手术室时都采用无痛输液,缓解了很多人对手术室的恐惧;术中导尿时在尿管内注入局部麻醉药,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几乎感受不到尿管的刺激,明显减少了术后躁动的发生。